村務狀況
村兩委通過協會例會、結合法律法規教育廣大村民和10多位經紀人,公買公賣,從質量、價格入手,從無欺商害農行為、維護公正的良好社會氛圍。
村支部、村委清醒的認識到,種植是資金的積累,發展才是硬道理,村兩委及時動員有資金的農戶逐步向養殖業過渡,通過協調,入股等方式 。
經濟發展
圍繞新農村建設、村兩委清醒認識到,經濟的發展,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,大膽提出農產品深加工是村民增收的前提,打算著手建立一些產品的深加工廠,通過實地考察,決定引進設備,依靠協會的加力量,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,產生一個以農產品深加工為龍頭的巨大產業鏈條。以此帶動廣大村民的種植,養殖積極性 。
古採石場遺址
石巷村有很多紅色的大石坑。這些石坑,是先民採石後留下的遺存。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,先民們用這些紅石頭建房子,作石滾、石槽等。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湧現,這些東西,早已退出歷史的舞台,只留下一片片的採石坑,石坑四周,一處處刀切斧劈般的石崖,突兀地立在水邊田頭,訴說著一段神秘的陳年往事。那時,先民們沒有切割機、挖掘機,全靠人力“蠻拼”的,硬是將一座座堅硬的山頭,削成一塊塊摩岩石壁,太不可思議了。
觸摸那一道道錘雕鑿琢的痕跡,仿佛翻開一本先民改造自然、征服自然的恢弘歷史。這部鮮活的歷史,恰是因為石巷村的偏背,才得以完整地保存,砥礪百年風雨,讓人倍感蒼桑。看到它們,忽覺茅塞頓開:皖南花山迷窟再無“迷”處,金字塔和長城並不是神話,先民的力量和智慧足夠我們琢磨半宿。
可以斷言,這片丹霞地貌的處女地,必將紅遍五河,它的開發價值和歷史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國,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。